财联社(北京,记者 黎旅嘉)讯,在此前短暂的调整后,近期A股再度走升,但私募排排网近日发布的8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却相较7月信心指数环比微降0.27%,为128.84。
不过从仓位数据上看,私募整体对于后市的热情却并未走低。数据显示,目前私募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9.11%,相比上个月同期持平,整体仓位维持在中高水平,仓位维持今年2月以来新高的高点。
事实上,业内当前的共识仍是保持较高仓位,并聚焦结构性机会。主流私募观点就认为,此前短期事件性因素对市场行情造成一定的扰动,但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成果初现,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提速,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信心、仓位仍处高位
私募排排网近日发布的2020年8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相较7月信心指数环比微降0.27%,为128.84。7月市场波动加大,市场在波动中分歧明显,月初放量快速上涨后下跌,而后在“慢牛”的呼声中窄幅震荡,在此背景下,虽然在数据上微降,但私募基金经理人信心依然维持高位。
从私募仓位来看,目前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9.11%,相比上个月同期持平,整体仓位维持在中高水平,仓位维持今年2月以来新高的高点。
而在具体仓位分布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中高仓位的私募基金数量维持高位,仓位在5成及5成仓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94.70%。其中18.52%的私募目前处于满仓状态,相比上月15.20%上涨3.39个百分点;80%以上(不含满仓)区间的私募占比52.91%,相比上月51.20%上涨1.71个百分点;50%至80%(不含)区间的私募占比23.81%,相较上月28.40%下降4.59个百分点。仓位在5成仓位以下的私募数量继续减少,可以看出大部分私募基金经理在7月仍然维持较高仓位,且高仓位基金数量有所提高。
分析人士表示,针对私募经理人信心数据微降,并不必过度解读。一方面,此前A股出现的调整,的确影响了包括私募投资人在内的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另一方面,需要看到的是高仓位配置仍是当下私募业内的主流操作,这显示了私募整体对于后市依旧延续着乐观态度。
进一步来看,当前居民通过公私募在内渠道增配A股的趋势并未改变。中长期而言,2020年可能正在经历A股历史上最大一轮居民理财资金向股市转移的过程,此前短期市场面临快速上涨后获利兑现的压力,无碍中长期上行的趋势,近期A股的再度企稳回升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后市仍看结构性行情
进入8月,指数虽然涨幅不大,但市场情绪却较此前出现明显好转,“赚钱效应”也有一定回升。不过近期指数上攻的步伐却有所放缓,沪深创指数出现一定分化。事实上,随着指数震荡上行,目前交投已进入7月上旬的密集区域,但与此前密集成交区间相比量能略显不足,因此后市缓慢回升仍是主旋律。
事实上,从调查结果来看,私募经理人对于8月行情的看法中,持有中性态度的基金经理数量也明显增多。进一步而言,从趋势预期信心指标来看,基金经理中持极度乐观、乐观、悲观和极度悲观的私募比例均有所下降。2.12%的基金经理是持极度乐观态度,54.50%的基金经理持乐观态度,相比上个月乐观和极度乐观总比例下降5.38%;其次42.33%的基金经理持中性的观点,有1.06%的基金经理不看好8月份的行情。
而从增减仓指标来看,计划增仓的私募比例略有下降,计划减仓的私募比例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自7月增仓后维持仓位不变的私募明显提升。81.48%的基金经理选择维持现有仓位不变,14.82%的基金经理打算增仓或大幅增仓,剩余3.17%的基金经理欲降低仓位。
正如中信证券(29.910, -0.31, -1.03%)所指出的,预计8月份市场依然处于向上有海外扰动制约,向下有基本面和宏观流动性支撑的均衡状态中;同时,市场流动性整体保持平衡,政策宽松的共识也将重新凝聚。期间市场受到的任何冲击,都是入场并布局下一轮上涨的宝贵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7月私募证券投资机构单月共在基金业协会备案2044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是继今年3月后,私募基金单月备案只数再次超过2000只。仅7月31日,私募基金备案产品即达到124只。而私募备案产品放量走高的背后正是资金跑步入市的热情。
针对后市,主流私募认为,短期市场不排除出现一定震荡的可能,但中长期向好。星石投资认为,短期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可能会对市场走势造成一定的扰动,但短期“黑天鹅事件”事件并不会改变市场运行的长期趋势。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成果初现,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提速,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而从配置角度出发,纯达基金认为,流动性环境依然是当前市场运行的主要驱动因素。由于外部消息面的扰动,短期境外资金的流动性节奏可能有所变化,进而带来市场波动。但是,国内庞大的市场潜力、经济纵深优势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也凸显了未来行情整体积极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而言,现阶段A股市场将继续维持结构性特征。其中,相对于估值的合理度,主流资金将继续注重业绩确定性和行业的景气度,以医药、科技和消费为主线的“资金抱团”现象将延续,但估值低位且景气度有所好转的类周期板块也会有修复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