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晶晶/广州报道
近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太平人寿出资19亿元举牌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中联重科(8.150, 0.12, 1.49%)(000157.SZ)引发市场关注。中联重科公告称,引入太平人寿等四家战略投资者,是为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举牌中联重科以外,今年以来,中国太平在二级市场动作频频。1月3日,太平人寿参与申购大悦城(5.570, -0.09, -1.59%)非公开发行股份,获配约2.83亿股,对应投资金额约19.07亿元。1月13日,作为领投机构,太平人寿出资65亿元对中国铁建(8.990, 0.00, 0.00%)下属4家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实施市场化债转股。
中国太平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除了险资入实体之外,公司还正在加快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变革来应对挑战,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百亿资金入实体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中国太平已累计出资103.07亿元投向A股资本市场。
此外,中国太平已累计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保工程投放39.2亿元年金资金。例如,上海公租房、济南棚改、河钢集团不锈钢配套基建、库尔勒电厂基建等;通过参与湖北地方政府债、湖北联投抗疫债等融资计划,加大对湖北等重点区域投资力度。
中国太平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优化和稳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为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长期资金支持。通过股权、债权和夹层投资等方式,加大对“两新一重”投资。
据了解,除了保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以外,中国太平还创新开发系列专属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复产“太平模式”,以“自愿投保、即保即补”为原则,补偿复工企业因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损失,目前,该模式已经在贵阳、南宁等城市相继落地。
在落实“六稳”“六保”, 保粮食能源安全、基层运转、基本民生方面,中国太平首先聚焦脱贫攻坚,加大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保险扶贫推进力度。
例如,中国太平在安徽裕安创新“深贫保”产业保险扶贫项目,对贫困户种养业因自然灾害、疾病虫害、市场波动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理赔。中国太平已经为裕安26110户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5200万元,并向该区王桥村200名贫困村民捐赠总保额4亿元的“百万医疗险”。
同时,中国太平利用电子商务、集团官网以及官微的营运渠道等资源,上线“太平金服扶贫专区”;与甘肃两当以及安徽裕安等对口扶贫地区的6家供应商签署合作销售协定,上线103 款扶贫商品。
数据显示,从5月16日开始,中国太平通过太平乐享健康直播平台,在全国35地开启了“全力以‘复’”直播接力,以“公益”为基调,助力定点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已举办37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68万,为150家企业销售产品22万件。
此外,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人寿在广西北海、防城港、玉林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大病方案”,通过“一降一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风险保障水平。截至2020年6月30日,太平人寿的大病保险已覆盖三市59.42万名贫困人口,累计赔付23.5万人次,赔付金额2.37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共为17.5万户农户提供50.7亿元风险保障,为3.5万户农户支付4400万元赔款;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方案,提供1.5亿元风险保障,在宁波续保地方特色雷竹气象指数保险等;已累计为136家民营企业提供信用保证险融资增信支持3.3亿元,为199家企业提供国内贸易信用险应收账款风险保障1256亿元。
在保就业方面,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太平通过扩大代理人招聘规模,吸纳社会劳动力13.5万人。此外,中国太平通过全面推进科技赋能,强化线上经营平台,维持全国销售队伍稳定,增加保险代理人获得收入的能力。
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此前公开介绍,“太平云”持续扩容,AI智能机器人(14.290, -0.09,-0.63%)小慧、声纹识别等技术加速投入应用,人脸识别、智能影像、知识图谱、智能交互等科技创新产品已经逐步落地。
“在特殊时期,保险代理人无法线下展业和培训,我们利用微课堂线上培训了17万人,新人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太平高质量的线上培训,学习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同时,代理人通过太平保宝、太平惠汇等线上展业平台,实现签单获客,获得稳定收入。”程永红表示。
保费收入内含价值双升
事实上,上述一系列动作和中国太平的“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息息相关。而完成“六稳”“六保”任务又离不开资金支持。
中国太平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落实“六稳”“六保”需要与稳定业务增长相统一,积极发挥保险在后疫情时期风险管理和长期资金投资的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太平今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达到1240亿元,总资产9145亿元,管理资产1.6万亿元,赔付支出233.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26万亿元。
对此,中国太平表示,保费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等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了“双过半”,整体经营发展呈现企稳、向好态势,经受住了特殊时期的重大考验。
7月14日晚,中国太平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00966.HK)最新公告也显示,今年上半年,附属公司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保费收入均实现正增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及太平养老保费收入分别达到909.55亿元、139.39亿元及29.68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0.45%、2.04%及9.8%。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殊时期,社交接触大幅减少、线下渠道拓展受抑制的情况下,太平人寿在今年上半年仍能实现业务正增长较为不易。
中国太平董事长罗熹公开分析认为,太平人寿已经跨过了“铺摊子、上规模”的初创期和“注重规模、兼顾价值”的成长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价值导向、稳定增长”的转型升级期。境内寿险业务将聚焦价值增长、聚焦转型发展、聚焦赋能提升,以“新三高”推动个险营销模式转变,以“季季峰”实现业务推动机制精细化转型,努力实现新业务价值增长跑赢大市,确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变革经营理念上,“季季峰”与传统“开门红”展业思路和业务节奏有较大区别,要求机构按照四个季度平衡规模和价值,运用产品、费用、考核等资源和机制,结合业务发展进行节奏切换轮动。罗熹认为,“季季峰”两个核心特点就是“每个季度有重点、有亮点”“把握好平衡和弹性,在动态中寻求均衡”。
华金证券研报分析表示,太平人寿内含价值 EV 持续增长,2019 年太平人寿 EV达到 1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据悉,内地是中国太平的发展根基,是其主战场,内地寿险业务为其重中之重,而海外则是中国太平最大的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太平财产险业务由境内境外两部分组成,内地主要由太平财险运营,境外财产保险业务覆盖港澳、英国、新加坡及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分别由太平香港、太平澳门、太平英国、太平新加坡和太平印尼运营。从财产险保费贡献来看,2019 年境外保费收入 43亿港元、占比 12%。从利润贡献看,太平财险贡献 65%、境外贡献 35%,境外如太平澳门、太平印尼等综合成本率低,盈利能力较好。同时,太平香港保费市占率常年维持在4%左右,在中国香港财产险市场的地位持续领先。
7月15日,在中国太平举行的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罗熹指出,中国太平要深刻认识危与机的关系,保持新时代发展战略的定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变革,全力推动价值增长转型升级;要深刻认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牢国际化发展的方向,稳步推进国际化布局。
变革创新破题
除了资金支持,落实“六稳”“六保”,还需要依靠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主体活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今年中国太平业绩发布会上,罗熹公开表示,2020年,中国太平将坚持以变革破解发展难题,持续通过干部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改革以及事业部制等,提升组织效能;推进资源配置机制变革,紧扣预算完善对标考核机制,把业绩和薪酬“双对标”落到实处;从更深层次的管理范式入手,在全系统掀起一场“管理变革”,坚定不移地向管理要效益。
据了解,中国太平主要在六个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变革。一是完善《基本法》;二是完善人才聘用规范;三是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四是持续优化子公司总部组织架构;五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规范;六是研究出台资本效能管理办法,发挥资源最大效用。
中国太平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体制机制变革将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内部公司治理。坚持结果导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级机构和员工的活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进新时代发展战略实施,以集团高质量发展成效来检验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果。
同时,2020年是中国太平的“创新年”,在不久前举行的创新研讨会上,罗熹多次强调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如何创新?首要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罗熹表示,在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中,应当是全方位、全流程的,包括产品、功能、技术、流程、业态、标准等。罗熹认为,要把金融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数据集中、系统迭代、移动应用等硬件,抢占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应用的机遇,不断夯实企业科技创新基础。
同时,中国太平还逐步推进科技与运营“双强”赋能计划,提升信息化支援能力和运营服务保障能力,打造智慧技术共享、云计算、大数据三大技术支撑平台;对获客、核保、保全、理赔、服务五大运营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建设太平通、易营销、易享太平、金服通四大APP,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中国太平统一客服平台“太平通”,为寿、财、养老险消费者提供智能化线上保全、理赔服务和健康、车养、教育等增值服务。
据了解,太平人寿的“云投保”已经实现了电子投保、电子签名、电子保单、电子回执及回访全流程在线操作,包括简化“空中签名”、开发“智能双录”功能、支持反洗钱信息在线上传等流程变革,方便消费者进行线上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