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导向+政府有为 A股“深圳军团”重回榜眼)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李明珠 胡华雄
6月10日,深圳中天精装正式在中小板挂牌上市,深圳本地A股上市公司数量累计达到308家,超过上海的307家,重回榜眼的位置。
上市公司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其数量也能侧面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源地之一,深圳孕育了中国第一批上市公司,一直以来,深圳本地企业依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至今年的308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举足轻重的“深圳军团”,有力地支撑全国和深圳的建设发展。
“深圳军团”不断壮大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展望未来,“深圳军团”能否抛离上海,逼近乃至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第一?
榜眼之争 深圳暂超上海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是中国内地经济最具活力的几大城市,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最集中的地方,堪称中国资本市场五大头部城市。上述五城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国经济借力资本市场发展的典型缩影。
6月10日,深圳中天精装正式挂牌中小板,成为深圳A股军团的第308位成员。至此,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刚好超过上海,暂列榜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10日,北京辖区A股公司数量达到355家,稳居首位。深圳和上海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杭州和广州辖区则分别有146家和112家,位列第四和第五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深圳首次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上超过上海。自2016年开始,深圳与上海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这一指标上一直“缠斗”:2016年末,深圳比上海少两家;2017年末,两者持平;2018年末深圳反超上海两家;2019年末上海反超;截至目前,深圳再次反超上海一家。
回顾深圳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986年至1990年为深圳资本市场萌芽阶段。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深发展、深万科等5家公司成为上市的首批股票,俗称“老五股”。
1991年至2000年为成长阶段。在这10年里,深圳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至76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2210亿元,是“老五家”时期的40多倍。
2000年至2005年是深圳上市公司发展的调整期。2000年9月起,受政策调整的影响,深圳证券交易所暂停新股发行,2000年至2005年期间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数量基本没有增加;2001年起,股票市场进入持续低迷状态,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
2006年至今,深圳资本市场恢复并迈入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中小板快速发展和创业板开板,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抓住机遇成功上市。深圳单年新增上市公司大多达双位数。其中2017年,深圳新增A股上市公司40家,这是单个城市一年内新增A股公司的最高历史记录。
反观上海,在新经济尚未兴起的年代,凭借庞大的经济体量、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金融中心优势,上海辖区A股公司数量长期在内地各大城市中居首。从2006年开始,中小板快速发展和创业板的设立,民营科技和传媒企业比较集中的北京,以及民营制造业企业较为集中的深圳开始发力。
2010年,北京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上海,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深圳上市公司快速发展,不断逼近上海,深圳和上海不断“缠斗”。在经历多年追赶后,2018年深圳辖区A股公司数量一度超过上海,不过2019年又被反超。此番超过上海是又一次实现超越。
“深圳军团”特点剖析
闻名遐迩的A股“深圳军团”相对其他城市都有哪些特征呢?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民营”、“电子”、“高成长”这些都是“深圳军团”的重要标签。
体量上,北京辖区A股公司不仅数量多,而且市值规模高。数据显示,目前北京辖区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6万亿元(注:同时在A股和海外上市的公司,将公司视为一个整体,取该公司在各市场市值之和,下同),同期深圳约8.2万亿元,上海约5.8万亿元,杭州为2.1万亿元,广州约1.7万亿元。
从企业所有制结构来看,上述五城中民营资本控制的上市公司数量均最多,说明民营资本借力资本市场发展的力度均较大,市场化程度均相对较高。其中,杭州与深圳民营A股公司占当地A股公司总数的比例最为靠前,这与传统印象中杭州与深圳民营经济发达的情形一致。
头部城市A股公司中,除了民营经济成分较为突出外,各城市国有经济成分也仍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其中北京国资控股的A股公司占比在五城中属最高。此外,外资在部分城市的上市公司版图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上海由外资控股的A股公司占比在五城中属最高,一定程度说明上海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方面占据优势。
从五城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来看,也各具特色,北京和上海计算机行业公司占比最高,以北京为例,计算机一个行业公司数量就占当地A股公司总数约两成;深圳的优势产业是电子产业,该市电子行业A股公司占比最高;杭州和广州各自的产业优势也投射到了资本市场,两市A股公司中占比最高的行业则分别为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
从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来看,深圳和杭州A股公司明显要优于其他三城。数据显示,最近5年营收和利润的累计增长率方面,深圳是五城中唯一一个两项指标均突破100%的城市,其中深圳最近5年累计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12.97%,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董监高所接受教育水平方面,京沪两地具有明显优势,深圳、杭州两地董监高学历则整体比较“草根”。另外,北京获得博士学位的董事长占该市董事长总人数的比例接近两成,属最高,深圳的这一指标则在五城中最低,不到10%。
从A股公司董事长年龄来看,从80后和90后的合计占比来看,杭州占比超过10%,属于五城中这一比例最高的城市,而传统上被认为比较“年轻”的深圳,其80后和90后董事长占比和其他城市比并没有明显优势。
“深圳军团”如何炼成
五大城市中,深圳的面积是最小的,大概相当于1/3个上海、1/4个广州、1/8个杭州、1/8个北京。“相对狭窄”的深圳,凭什么孕育、孵化这么多A股上市公司呢?
原深圳市副市长唐杰曾公开表示,深圳的做法,总结下来是:市场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法治是基础,政府是保障。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保障,保障合约的履行,政府推动建设发达的法治环境。
市场和法治是城市发展的双引擎,一个城市越尊重市场规律,权力与市场的关系越健康,市场就越开放、越有活力。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为时代的热词,资本也不断涌进创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以无为而有为,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其实是对创新的最好支持。
对此,深圳的企业深有体会。“我们本来是一家总部在内陆地区的公司,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无违法违规的证明文件,在当地一个月都没有开出来,而当时的深圳子公司10个工作日就全部弄好,无任何障碍,效率也特别高,最终我决定推迟一年上市计划,把总部迁到深圳来。”深圳一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公司负责人刘奇(化名)表示。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深圳历来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和上市培育工作,尤其是在促进企业上市方面,更是“服务前移、贴身周到”。用一位已经在创业板排队的深圳本地拟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话来说,从政府角度自上而下对企业上市认识的高度一致,是其他任何地区无可比拟的软服务实力,只要有上市的计划,市区政府相关部门都能提供各个环节的相应服务。
他回忆,上市过程中报到证监会的材料,第一轮反馈就有几百条要求企业补充更新的,找到深圳中小企业服务局,要当天回复证监会,必须要一天内出函,真的可以做到一天内就出函,在等待过会的过程当中,证监会会反馈大量的问题,并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解释,中小企业局会帮助企业协调各个政府部门的资源。“不需要政府的时候,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在身边。”
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在深圳落地生根。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深圳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37万户,其中企业211.3万户、个体户125.7万户。全市每千人拥有企业157.2户,已经跻身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更值得称道的是,伴随企业竞合、合作、携手发展,深圳形成了一个个高度集聚的产业带,如科技公司集聚的南山科技园、被誉为“中国硅谷”的粤海街道办、药物研发生产的生态圈坪山锦绣东路……
迈瑞医疗是一家深圳走出去的全球医疗器械巨头。“迈瑞是随着深圳改革开放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跟上了国家战略,赶上了特区的好政策,踏在了特区的发展鼓点上。”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曾表示,深圳的产业配套环境和条件,对像迈瑞这种以电子产业为基础的制造企业而言,是我国产业配套最为完善、性价比最高的地区。深圳同样开放、包容、充满活力,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创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培养了众多行业的佼佼者。
风险资本撬动创新力量,深圳上市公司的背后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就是创投的支持。达晨财智业务合伙人、深圳地区投资团队总经理钱文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我们在深圳区域有近100家投资企业,其中上市公司有10家。投资后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能够孵化众多上市公司得益于其茁壮成长的实体经济、近水楼台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与经济的良好互动。这三者出现在深圳,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导向和政府有为的体现。”
“深圳能够坚持市场主导,具有公平竞争的移民文化,形成了创新创业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出现了大量优质企业。这是深圳众多上市公司的基础。”田利辉进一步指出,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要能抓大放小,顶层设计选择证券交易所落户深圳,为深圳当地公司上市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深圳本地金融机构和业者的竞争中,强调能力而非关系,能够包容而非排外,推崇实绩而非游戏,这样,自然而然地引致金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所以,深圳众多本地公司上市,带来企业与资本的结合,深圳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北京稳居榜首
沪深缠斗局面将延续
展望未来,五大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座次会否出现新的变化?深圳高速发展势头是否能够延续,保住榜眼的位置呢?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梳理五大城市目前已通过IPO审核尚未发行公司数量、IPO排队公司数量、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地方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多个维度后发现,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北京榜首位置稳固,在多个层面的企业数量均遥遥领先。而上海、深圳则紧随北京之后,预计两者的榜眼之争局面仍会长时间存在,并且从储备情况来看,上海存在一定的优势。广州亦步亦趋,紧跟在沪深之后,杭州则有抛离广州的态势。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累计86家企业已经通过IPO审核但尚未发行。分地区来看,86家企业中,13家属于北京,排名首位;上海有7家,较深圳多出3家,杭州有4家,广州仅有1家。
从IPO排队企业(含预披露更新、已受理、已问询、待上会、中止审查、暂缓表决等审核状态)来看,目前累计518家企业正在排队,其中,上海有53家企业,排名首位;深圳紧随其后,有44家;北京有39家,排名第三;杭州和广州分别有27家和14家。
这两类企业将会在短期内直接影响五大城市的上市公司总数。综合来看,上海的A股短期“储备企业”最足,合计共60家;北京排名第二,共52家;深圳位居第三,有48家;杭州和广州分别有31家和15家。因此短期来看,深圳虽暂居A股上市公司数量“榜眼”之位,但其位置并不牢固,上海随时将会再度超过深圳。
近日,备受业内关注的新三板转板上市制度落地,新三板挂牌企业进入A股市场的渠道终于打通。这也意味着,新三板为暂未达到交易所上市标准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孵化平台。分层来看,全国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新三板精选层累计受理51家企业申报,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分别有10家、4家、1家、1家、2家;创新层方面,该层目前共有1143家企业,上述5大城市拥有的企业数量刚好占领前五位,具体排序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分别拥有158家、90家、55家、46家和35家企业。
从整个城市的公司数量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五地实缴资本在500万或以上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1.37万家、14.19万家、7.93万家、4.38万家、4.03万家。
深圳如何实现再度腾飞
上市公司数量仅仅是深圳综合实力的一个切面,最终的落脚点将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
近年来,深圳饱受土地、人才、教育、高房价等因素的困扰,“逃离深圳”的声音不时响起,也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
田利辉指出,“深圳当前存在土地资源短缺和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亟需软实力的提升和硬环境的改良,不能沉缅于功劳簿上,更不能排斥外来户和后来者。”
对此,田利辉建议,深圳需要借助大湾区规划来改变土地约束,减轻房价对于实业的压力。深圳需要继续引进领军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潮流。这两件事知易行难,万勿成为政绩工程,需要有为政府的有识之士的殚精竭虑。其中,提升和完善深圳本地教育体系是抓手,是重中之重。教育可以培养人才和挽留人才,普及式的优质教育有助房价的稳定和人群的和谐。坚持巿场导向是原则,是核心理念。有为政府要行为有限,要有所边界,要让市场引领发展,创造出海阔鱼跃天高鸟飞的深圳再腾飞的自由竞争环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博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金融支持方面,深圳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同样是金融中心,深圳在金融资产规模、银行业实力、证券业实力、金融人才等多方面仍需追赶北京和上海。”
此外,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吴海峰认为也是深圳存在的明显短板。不过对于这两大短板,吴海峰表示,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毕竟深圳发展历史相当短,因此其建议深圳政府应该加大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努力追赶。
对标国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深圳需要处理好以下多个问题,如GDP总量、人均GDP和经济密度与其他国际性城市间还有不小差距;基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高等。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建议,深圳应在更高起点上扬帆起航,构建高质量发展高地。具体措施包括:发挥深圳市场化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建立产学研一体的良性转化和激励机制,吸引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创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鼓励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健全审慎包容监管制度;创新金融模式,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主动谋划,推动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向数字化时尚产业转型,提升深圳作为全球城市的品质和影响力等。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责任编辑:杨斌_NF4368